永續空調系統-唯一抗暖化
一塊「可大量節電」的 未開發領域

Sustainable Heat Sequestration System (Patent pending)

 

 

傳統HVAC空調系統吃電怪獸

低成本改善  豐厚回收

 

  三砍,一抵減 

       空調電費 50~80%

       碳費

       冷卻塔水費

       抵減 節能投資

   豐厚回收

  三砍,一抵減 

目錄

1. 地球暖化,天災肆虐

2. 熱封存,有技術難題

3. 冷卻是大需求--- 大放熱

4. 傳統空調系統 是吃電怪獸

5. 永續空調工法---唯一抗暖化

6. 永續空調工法---低成本改善

7. 豐厚回收--- 三砍 一抵減

8. 結論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藍天白雲

青山綠水

 

 

1. 地球暖化,天災肆虐

 

    現代人類活動,不能一分鐘沒電, 所有人類經濟活動及日常生活,必始於燃燒化石燃料,以產生電力,供人類使用,然而電力的產生過程必然同時排放大量溫室氣體(CO2)及熱(Heat)進入大氣層。

 

    溫室氣體有保溫效果,間接暖化地球大氣層;而燃燒燃料產生的「熱」則直接「加熱」人類生存的大氣層,以致21世紀年年見到遍地的地球暖化嚴重災難。

排放:保溫效果,間接暖化大氣層。
排放:直接加熱大氣層。


 

2. 熱封存,有技術難題

 

  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(WMO)報告:2024全球快速升溫超過+1.55℃,以致遍地嚴重的暖化災難。這些年有許多科學家對於CO2碳排放紛紛提出「碳封存」的多種解決方案,但科學界卻 鮮少有人討論如何阻止熱排放(Heat emission)進入大氣層的問題。

 

    其實大家避而不談是有原因的,因為「熱封存」這件事,有二點基本邏輯上的窒礙之處,理工學者也都明白:

窒礙一:「熱」是一種「能 Energy」,並非某種物質(Substance),完全是:無形(No shape)、無體(Intangible)、無質(No weight)的物理學名詞,既然「本來無一物」,就根本沒有任何「具體標的物」可供捕捉與封存---你能捕捉什麼東西呢?

窒礙二:根據熱力學定律(law of thermodynamics),「熱」終將由高溫處流向低溫處。這表示宇宙間沒有任何容器可長久封存熱於一處。


 

3. 散熱是大需求--- 大放熱
 

    然而,地球暖化並不因上述邏輯窒礙難行而停止升溫。二戰結束以來,由於長期民生安定,科技長足進步及地球人口膨脹市場擴大迅速,人類普遍的所得水準提高,對電力及衍生的散熱需求持續大幅增加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:全球各地,包括已開發國家及新興國家,家家戶戶大量安裝「冷氣機」,每個窗戶外都有個別的冷氣室外機 冷凝器,或大樓頂的集中式「冷卻水塔」,長時間直接向天空排放「熱氣」,「加熱」大氣層。請見下圖是一座住宅大樓驚人的室外機熱排放,天空怎能不暖化?

其他更大的熱源包括:商業大樓、醫院、 工業廠房等中大型建築物必採用傳統HVAC暖通空調系統加冷卻水塔,也必大量使用電力驅動冷媒壓縮機或冰水機,用以冷卻大樓廠房,同樣藉著樓頂「冷卻水塔」24H向大氣層排放「熱氣」,直接「加熱」大氣層。

    尤其現在一種最新的人類經濟活動「雲端AI資料中心(Cloud AI Data Center)」,耗用極大量的電力(電能是另一種型態的能Energy),一座AI資料中心年耗電量均以「億度電」為起算單位。台灣早已無電供應新設AI資料中心,若能滿足未來台積電擴廠用電,就要偷笑,恐想破腦袋而不可得!當未來6座「美積電」渡海拔地而起時,正好卸掉「 缺電」靶心。


    每一「資料中心」各有數千數萬台伺服器(Server),以強大的電力,驅動數萬顆核心GPU晶片執行超高速運算,大量伺服器高速運算之後,必將產生極浩大的熱量,其最終的散熱方式,必然是藉著無數的「冷卻水塔」,以水蒸氣型態,攜帶驚人熱量排放入大氣層(Atmosphere),成為地球暖化的最新型「大熱源」。 請見下圖:一座資料中心屋頂上數不清的冷卻水塔(圓筒形物體),可見一座資料中心所排放的熱有多麼驚人。

     人類普遍對電力及衍生的散熱需求持續大幅增加之際,在大家的「散熱」觀念下,自家「熱排放」只需推到門外就沒事了,廣大的窗外天空成為「驅散」熱的最終目的地。

    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共同的默認是:放任事業單位,「免費排放熱」到大氣層,有多少排多少,沒有任何法律規範及限制,沒有任何人負責與管理。

    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是「抗暖化」, 反而各國政府拼命勒令所有企業「減碳」,徵「碳費」,根本緩不濟急,是不是搞錯目標物,隔靴搔癢?

 

    直接阻止「熱排放」進入大氣層,才是直接抗暖化 !


 

4. 傳統空調系統 是 吃電怪獸

    根據國際能源署(IEA)的數據,中大型工業廠房的傳統空調系統耗電量,大約佔公司總用電的40%,可謂「超級耗電 吃電怪獸」。而冷卻水塔又須配合消耗大量的水資源,才能散熱。

    大家都只想到減碳,封存碳,卻沒想下一步:發電廠把電發出來了,百工百業開始用電才是
現代人類經濟活動的開始,你每用一度電,就有1000瓦小時的熱產生出來 ,你每用一億度電,就有一億千瓦小時的熱產生出來 ,人類用電才是加熱大氣層的大元兇啊 !。

    譬如台灣2024年共有2886億度電的消耗量,所產生的熱,實在驚人,更沒想到的是: 根據國際能源署(IEA)的數據,我們估計其中 竟可能有約1000億度的耗電量,只是用在無產值的「散熱」上 ! 難怪國際能源署(IEA)<The Future of Cooling>報告,一直擔心「散熱」將吃掉大量的能源。

    沒人告訴你:無論生產製程用的是: 綠電、火電、核電、水電、還是地電,你用多少度電,必定轉化成多少等量千瓦小時的熱釋出,等著空調系統來散熱,沒有差別。 所謂號稱100%用綠電只是贖罪動作而已,真正該做的只有「節電」。

    商業大樓、工業廠房、醫院等大型建築物都是用電大戶,採用傳統HVAC暖通空調系統加冷卻水塔是基本配備,而傳統HVAC空調系統的標準運作就是 進一步耗用大量的電力作為運轉大型冷媒壓縮機、冰水主機的動力,產生冷源,用來冷卻建築內部的高熱,然後用管線傳送「熱」到冷卻水塔,冷卻水塔再耗用大量的水,一併將所有的熱「排放於門外天空」,使大氣層日益暖化。
   
    傳統空調系統本身就是「公司電費水費」中的最大單一消耗項目:大錢坑

另外一提,多年前採用的冷媒含氯,會破壞臭氧層,現在HVAC系統多改用氫氟碳化物 (HFC)類冷媒,如R410A,R404,卻具極高的溫室效力,可能比二氧化碳高數千倍。


5. 永續空調 專利工法 ---   唯一抗暖化

      碳封存科技:間接抗暖化。
      熱封存科技:直接抗暖化。

    當此地球暖化已突破+1.5℃的緊急時刻,為減少經濟活動產生的「熱排放」(Heat emission)進入人類生存的大氣層,本公司新創「永續空調系統」專利工法,突破前述邏輯上窒礙難行之處, 協助用電事業單位大量減少用電並減少電費,使「節能減碳」不再是「成本支出」 。

    唯有本永續空調系統專利工法,打破「散熱」觀念,不是把熱「驅散」到大門外,反而是從發熱源頭「收集、捕捉」,以阻止「熱排放」加熱大氣層,最後封存到地下水地層,「熱排放」永不再進入大氣層。

    永續空調系統,如何抗暖化?

    1. 本系統從發熱源頭「收集、捕捉」,熱排放不再進入大氣層,當然是唯一抗暖化。

    2. 本系統積極改善傳統空調系統用電,大量減少由電轉熱的熱排放,當然是唯一抗暖化。

    3. 本系統大量減少空調系統用電需求,就是降低發電廠發電量,當然是減碳抗暖化。


6. 永續空調 專利工法 --- 低成本改善:節電 省水

    低成本改善工程。
本公司的「永續空調系統」的創新專利工法,專業協助 貴公司傳統HVAC空調系統 做改善工程,沒有要你全盤撤換,可依您的現狀,分區分段進行,改善工程中,盡量不影響製程營運的進行。立即讓貴公司顯現節能省電績效,為 貴公司的ESG加分

   永續空調系統讓貴公司的 ESG減碳轉型
只有甜蜜回收,沒有痛點


7. 改善舊空調 豐厚回收---三砍 一抵減

    永續空調系統一樣達到空調冷卻效果,卻不需要冷媒壓縮機,不需要冰水主機做冷源,改善之後,給您四重成本優勢 :

․砍 廠房空調冷卻用電;
․砍 碳權費;
․砍 冷卻水塔的大量耗水;
․抵減:節能設備投資抵減。

 

8. 結論

傳統HVAC空調系統

永續空調系統

熱排放處理

驅散熱

移除熱

熱排放方式

自由散熱到大門外 別人享用

地下熱封存

效果

超級耗電;並直接加熱大氣層

阻止熱 進入大氣層

後果

野火 颶風 澇 旱 異常肆虐

抗暖化

冷媒冰水主機

大量耗電

無冷媒冰水主機 不耗電

冷卻水塔

大量耗水

無需空調冷卻塔 不耗水

系統設備

系統龐大

設備精簡,就現狀 分段改善

運轉成本

極高空調電費 碳權費 水費

電費 水費 碳權 抵減

低成本改善;豐厚回收

歡迎來電 或email 預約簡報

Tel: 02-29261202, Fax: 02-29211123,

email: svc1@sustainsky.com

聯絡我們

  首頁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FAQ  

崧懋實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25   Copyright : Sulmont Co. Ltd.
Tel
: 02-29261202, Fax: 02-29211123, email: svc1@sustainsky.com